2025年8月1日,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政策在北京市延慶區正式生效――《延慶區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辦法》。這不僅標志著延慶區在低空空域管理上邁出了堅實一步,更使其成為北京市首個系統性推出區域性低空管理法規的行政區,為首都乃至全國低空空域的精細化管理與安全有序開發提供了寶貴的“延慶樣本”。
破局“九龍治水”,構建高規格協調機制
長期以來,低空飛行活動(尤其是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等新興航空器)的管理涉及公安、應急、交通、文旅、空域管制等多個部門,職責交叉、協調不暢的“九龍治水”問題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延慶《辦法》的核心突破之一,便是率先在區級層面建立了強有力的低空飛行協調工作機制。
該機制由副區長親自牽頭,統籌區內公安、應急管理、交通、文旅、園林綠化、規劃自然資源、經信、農業農村、體育等多個職能部門協同運作,并肩負著與軍方空域管理部門溝通協調的關鍵任務。這一高規格設計,彰顯了延慶區對低空經濟發展與安全管控的高度重視,旨在構建一個統一、高效的決策、協調與指揮平臺,從根本上解決多頭管理難題,實現空域資源、飛行計劃審批、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的一體化管理。
國企運營平臺,打造“一站式”服務窗口
要實現高效管理,技術支撐和運營服務缺一不可。延慶區創新性地采用了“政府主導、國企運營”的模式,指定區屬國有企業――北京八達嶺低空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全區統一的低空飛行服務管理平臺。
該平臺承擔著最核心的職能:統一受理所有在延慶區規劃實施的飛行計劃申報。無論是商業航拍、景區觀光、農林植保、物流配送測試,還是應急救援、科研飛行,所有低空飛行活動都需通過此平臺提交計劃。平臺進行匯總、初步審核后,再協調相關部門進行審批。此舉徹底改變了以往申請人“跑多個部門”的局面,大大簡化流程、提升效率,為低空應用的商業化落地掃清了障礙,也為政府實施有效監管提供了統一的數據入口和抓手。
筑牢安全底線,低空風險正式納入應急體系
在鼓勵發展的同時,延慶《辦法》將安全置于絕對優先地位,做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強制性的安排:將低空安全正式納入區級突發事件應急體系。
法規明確要求相關部門針對低空飛行可能引發的各類風險場景(如無人機擾航、航空器墜毀、碰撞、失控、黑飛干擾重大活動、影響公共安全等)制定專項應急預案。更為關鍵的是,要求定期組織實戰化應急演練,以檢驗預案的有效性,磨合機制,持續提升多部門在低空突發事件中的快速響應、協同聯動和高效處置能力。這一舉措,是將低空安全風險提升至與傳統地面安全風險同等重要位置進行防范的實質性行動,為低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筑了堅實的安全防線。
“延慶試點”的戰略價值與深遠意義
選擇延慶作為北京首個區域性低空管理法規的試點,具有深遠的戰略考量。延慶區坐擁八達嶺長城、世園公園、冬奧賽區等重量級文旅資源和國際大型活動舉辦經驗,對無人機表演、空中觀光、應急巡查、賽事保障等低空應用需求旺盛。同時,作為首都重要的生態涵養區,其對環境保護和空域安全的要求也極為嚴格。在延慶這一需求與挑戰并存、且相對“可封閉、可管控”的區域進行試點,風險可控,其成功經驗更容易復制推廣到北京市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及其他生態涵養區。
延慶區的先行先試,不僅為其自身發展低空文旅、智慧農業、應急保障、物流配送等產業鋪平了合規化道路,釋放區域經濟新動能,其更大的價值在于:
1. 為北京市級低空管理政策探路:延慶的實踐經驗、數據積累和暴露的問題,將為北京市制定全市性、更完善的低空空域管理法規提供最直接、最鮮活的基層依據。
2. 探索可復制的“延慶模式”:其構建的“高位協調機制 + 國企統一平臺 + 深度應急融合”的管理框架,為全國其他區域破解低空管理難題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解決方案。
3. 樹立安全與發展并重標桿:強調將安全深度融入應急體系并強制演練,為各地發展低空經濟時如何守住安全底線樹立了明確標桿。
結語
《延慶區低空飛行服務管理辦法》的生效,是北京市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一次重要破冰。它通過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和安全強化,在區域層面搭建起一套相對完整且可操作的低空飛行管理服務體系。延慶的探索,核心在于為蓬勃興起的低空經濟活動提供了明確、高效的準入通道和堅實的安全托底。隨著“延慶模式”的落地運行和不斷完善,其經驗與成效將備受矚目,有望成為撬動北京乃至全國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真正實現“讓低空既用得好,更管得住、飛得安”。未來,八達嶺低空公司平臺的實際運營效能、協調機制的運轉流暢度以及安全應急體系的實戰能力,將是觀察這一“探路者”成敗的關鍵窗口。